zoty体育(中国·中欧)官方网站-Weixin百科

【迎评促建 学院巡礼】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培养桃李芬芳
  1. 来源:
  2. 作者:
  3. 日期:2025-09-03
  4. 浏览:

【编者按】值此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全面启动之际,中欧体育官网以“奋楫扬帆正当时”的奋进姿态,系统总结办学经验,全景展现育人成果。本次特别策划的“办学成果巡礼”,以“13+7”立体化叙事体系,勾勒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图景:13个二级学院聚焦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维度,立体化呈现教育教学的多元风采;7个职能部门协同赋能,通过标杆育人案例、关键发展刻度、数据化育人图谱,系统解码办学治校的创新路径,彰显立德树人的时代担当。中欧体育官网将以奋进之笔续写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答卷,以教育之力激发服务地方发展的澎湃动能,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再攀高峰,于审核评估新征程中赓续华章。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在桂西北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喀斯特大石山区这片红色和绿意盎然的热土上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1978年,为解决河池地区化学基础教育师资短缺问题,河池师专化学专业应需而建,在随后的40多年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中,聚焦地方社会发展需求,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逐步创建,现有在校本科生1146人。自升本以来,为地方共培养了约5000名“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专业人才。

育人以师魂为炬。化生学院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在“十四五”期间,学院通过外引内培等多举措,不断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在读博士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3人。其中广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拥有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自治区级普通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1个。学院教师师德高尚,教学水平卓越,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广西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育人以教基为舟。升本以来,化生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基于学校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和“扎根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的服务面向定位,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学院构建以“党建引领+地方红色文化+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课程思政”为体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乐于奉献、具有扎根基层情怀、立志于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有志青年。在扎实做好师范类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结合“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聚焦为河池有色金属、茧丝绸“两个千亿集群”和食品、建材、化工、医药等“百亿产业”,以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大健康等“N个新兴产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广西农投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时宜桑蚕科技实验班”,与丹泉集团有限公司合建了“丹泉学院”,进行了微专业“蚕学种养与综合利用”和“酒类生产与营销”等一系列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学科专业建设成果卓著,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被列为2021-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点,“生物化工”为广西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生物科学和应用化学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为自治区级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动物学》《动植物野外实践》《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和《聚丙烯生产工艺操作过程虚拟仿真实验》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农科实验教学中心”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获批3个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制药工程)”“卓越制药工程师协同育人平台”“自治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学院取得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5项,荣获2023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争,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得二等奖4项;在“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大赛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近百项。学生就业率连年达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院团委获得广西“五四红旗团总支”光荣称号,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多次获得先进集体称号和自治区优秀团队称号。

育人以研刃为锋。学院承接国家“东桑西移”战略任务,积极打造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助力河池市打造“中国丝绸新都”。现建有“广西蚕桑生态学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广西桑蚕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试研究基地”“广西现代蚕桑丝绸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西科普教育基地——zoty中欧体育动植物与蚕桑科技馆”5个自治区级(省级)科技创新和科普平台,拥有“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和“微生物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桑蚕研究中心”和“桂西北地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2个广西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个通过计量资质认证的环境检测室,1个通过资质认证的校地合作农副食品分析检测中心。以此为平台,近年来学院师生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43项、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10项、地厅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400多篇,其中SCI论文190多篇,取得专利20多项,制定蚕桑产业相关标准8项,软著2项。针对桑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薄弱,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创新集成了“喀斯特地区桑蚕生态高效种养关键技术”,在河池、百色等主产区应用,并推广到外省和东盟国家,2021年至2023年,应用单位累计新增销售额73.52亿元,新增利润36.76亿元,效益显著,该成果荣获2024年广西产学研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近年来,学院组织举办了第十届中国国际丝绸会议、第十四届中国昆虫学会分会年会、全国蚕病理学与病虫害防控学术研讨会、广西动物学会年会、广西化学年会、广西第一届微生物年会、广西本科高校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等多层次高水平学术会议,展现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

育人以合流成海。学院立足学科发展需求,积极参与构建“校政行企”多元协同网络,与地方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深度共建,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兰、南丹等10余个县市建成覆盖生物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医药化工、特色酿造等领域的产学研实践基地群。合作矩阵涵盖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河池市农业农村局、河池市气象局、广西农投集团、丹泉酒业(白酒酿造)、皖维生物质科技(新材料)、五和博澳药业(生物医药)等50余家企事业单位,引入深圳亚辉龙、广州万孚生物等湾区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将分子检测、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推动学科交叉与区域协同创新,形成“教学-研发-服务”一体化支撑平台,基地年均承接实习见习超1000人次,企业导师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与毕业指导,校企联合培养的毕业生在行业企业技术岗位就业率达70%以上,真正实现“课堂所学”与“产业所需”无缝衔接。

育人以躬行证道。学院师生积极服务地方蚕桑产业、白酒产业、水产业、环境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得到政府、企业、行业和农民的高度认可。其中师生服务蚕桑产业被评为2022年度广西科技体制改革五个典型案例之一,其校企合作创新养蚕模式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追踪报道,合作企业广西农投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被评为第三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师生为河池酿酒企业建设白酒制曲示范基地,形成白酒酿造集成应用技术1项,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230人次;在2012年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中,刘旭辉和覃勇荣两位教授受河池市政府的邀请担任现场应急处置专家,发挥了关键技术支撑作用;韦岩松教授撰写的咨政报告《中国铟资源安全研究报告》,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批示。十多年来师生助力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促成木论保护区成功加入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在此过程中,我院3位老师参加CCTV-10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寻找“地下金”》录制,多次活动受到官方媒体相继报道;近年来师生培训产业技术人员600多人次,科技服务农户1000余户。近十年来学生在河池喀斯特地区采集并制作植物标本1.5万余份,动物标本20万余份,自建了具有喀斯特生物多样性特色的动物博物馆、植物标本馆、种桑养蚕科普体验馆等科普平台,每年接待和科普服务地方群众和中小学生5000余人次,以知行合一诠释“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的担当。

万峰成林,桑田为证。化生学院以红土为卷、以匠心为笔,在产教融合的沃野中播撒火种,于科教兴桂的征程里镌刻荣光。这里,是喀斯特山石般坚韧的育人摇篮,更是服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供稿)

关闭

Baidu
sogou